北京三环边最后一个花市被关,这是它的最后 33 天
“北京四环内不会有花市”,商户们都说。没有人说得清确切消息来源,却也没有人怀疑。
4 月 29 日是个星期日,也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晚上八点一般是居酒屋生意开始忙起来的时候,繁忙的景象会持续到深夜。
亮马河边的一家居酒屋“新东京”停止了对外营业,店主相泽朋代招呼服务员将店内的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长桌,桌上满满当当摆着炸鸡块、章鱼丸子、日式火锅、土豆沙拉等菜肴。
店里的厨师、店员都坐到了桌边,每个人的面前都摆上了啤酒。 “其实就是打扫一下冰箱,看了看还剩下些什么,全都做了。”朋代说。
新东京开在亮马桥花市的地下一层,在大众点评上以“位置隐蔽”著称,从隔壁“爱尔兰酒吧”的入口进来,穿过两排酒吧卡座、走到最里面,才是这家餐厅的木头门。
29 日晚就是新东京和爱尔兰酒吧最后一夜对外营业。
朋代的身边还坐着特地赶来的熟客。“他是日本人,在附近工作,今天特地赶过来。”朋代介绍道,“算是告别吧。”
将近十二点的时候,桌上已经摆着不少空酒瓶,几位换下制服的服务员坐在卡座里聊着天,一位拿着地图的年轻人推门而入,看着店内的景象略为愣住。朋代连忙迎上去,用日语解释了几句,将他送了出去。
那是一位来北京旅行的日本年轻人,听朋友介绍了新东京。“不好意思,让他失望了。”那位年轻人对着朋代用日语说着打扰了,关上新东京的木门。他走上爱尔兰酒吧的木质楼梯,在酒吧门口站了一会儿,穿过酒吧热闹的露天座位,离开了。
隔壁爱尔兰酒吧从下午四五点钟起就没有空过。最后一天营业,从六点钟起全部的食物都是五折。“八点以后就没什么吃的了,一些啤酒也卖光了。”匆匆赶去室内加单的店员说,“差不多会到一两点吧,等最后一位客人离开。”
新东京和爱尔兰酒吧是亮马桥花市第一批离开的商户。
亮马桥花市虽然叫花市,但还包括了销售绿植、家纺、陶瓷、装饰画等商品的商铺,酒吧和居酒屋也在这个花市开了相当长的时间。
更大规模的告别在几个小时后开始。
新东京的入口藏在爱尔兰酒吧一角,以“位置隐蔽”著称
通知要搬,留了一个月的时间消息是 3 月 30 日通知下来的。
在花市二层经营着一家骨瓷超市的李阳涛告诉《好奇心日报》:“他们(市场部)一家一家来通知的,门口也贴了通知。”
花市停止营业的原因,各个商户给出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说“北京四环内以后不允许有花市了”,有的说是因为要配合“亮马河景观带建设”。
我们采访的 30 多家商户都说不出关闭所有花市的具体消息来源,也没有人看到过官方的通知文件。但没人对于北京要清退四环内的所有花市抱有怀疑,亮马桥已经是所剩不多的之一。
“北京的市场不是到处都在拆吗!”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说法。
四月是花市生意较好的时节
花市门口贴出的公告上写着:“按照北京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以及亮马桥环境改造工作的要求,北京三元绿化工程公司亮马桥花卉市场决定于 2018 年 4 月 30 日 17 时停止营业。”
“我们是内部整顿,接下来怎么样我也说不上来。”我们在市场三楼的办公室找到了市场的管理人员,但是没有人愿意接受采访。“内部整顿”是我们从那位拒绝透露姓名、职务的管理人员那里获得的唯一解释。
“这个楼拆不拆,我们都不知道呢。”她说。
按照那份公告,市场租户的腾退手续办理时限是 4 月 1 日 - 4 月 30 日。那份盖有公章、发布日期为 3 月 30 日的公告在市场的前门、后门各张贴了一份,后门贴出的版本有详细的手续办理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比如 4 月 10 日前办理完退租手续并腾空经营场地的,可以奖励一个月租金,外加赔偿月租金的 20%。
没有一家商户这么做。每一家商户都营业到了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
贴在花市后门的公告,有详细的时间安排
1994 年开业,北京的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这是做家居纺织装饰生意的徐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因为市场本身批下来的时候用途就是鲜花市场,所以即使在北京大批清退市场的 2017 年年末,商户们也没感到危机,因为觉得“我们的手续都是正规的”。
徐珺的店铺在市场二楼,一百多平方米的店面,一年下来租金在十万左右。
2008 年,徐珺决定辞职开家居店,同事路过附近的时候帮她找到了这里。“当时这个市场很明显,我的同事从这路过,当时他从三环上就能看见这个市场的牌子,有空的摊位我们就租下来,半年以后换到了现在这个。”她回忆道。
最初二楼没有空的店面,徐珺就先在一楼绿植大厅里找了个档口挤了半年,后来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一开就是十年。
“其实这些东西放到别的市场可能也卖不出去。”由于临近外企和领事馆云集的燕莎商圈,这个市场主要针对的是外国消费者。“主要都是针对老外的,再就是一些跟老外有点边的顾客,比如跟老外是朋友,或者平时接触外国人比较多的那些人来逛。”
每年圣诞节是徐珺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隔壁来串门的仿真花店店主则表示,每年卖圣诞装饰那阵子的销量,占到店里流水的 60%。
收到市场停业的消息以后,徐珺找了张白纸写上“On Sale”,贴在橱窗玻璃上。
新贴上的“on sale”旁边的白纸,用中英文写着店内经营的商品,店外的走廊里还摆着圣诞节卖剩下的装饰品
市场二楼一百多平方米的店面,一年下来租金在十万左右。谈到收入,她说一个月不到两万元。“像我们主要就是靠零售,生意就是这么干呗,多少有个营生,赚不了多少钱。”她说,“跟工薪阶层差不多。”
“我们进来的时候,那些老的(商户)就说你没赶上好时候啊,原来我们这生意确实特别好,这么多年就是一直在往下吧。”她说。
出去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租金这么便宜的店铺,她决定结束手上的生意,休息一段时间再说。甩货不到半个月,徐珺的店面就基本上空了,店里的装饰景观树,她也请朋友来拉走了。在市场正式关门之后,徐珺的店面是最早腾出来的。
店铺开在一楼侧门的黎婕算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她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我是那家‘原生态’花店的。”
拆迁确认后不久,原生态的鲜花很快清空,只剩下一墙平日区隔展示区与操作区的干花。
这家原生态花店在市场里经营了二十多年,她没有和我们说太多过去的故事,但是她觉得,在这个市场开了二十多年,本身就是口碑了。
鲜花摊位一隅
和这个市场里其余十家卖鲜花的店铺一样,黎婕店里每年生意最好、最忙的时候是情人节。除了卖给走进市场的顾客,黎婕有自己经常订花的长期客户,只有特别满意的作品她才会发到朋友圈,比如前不久她给荷兰王子的私人晚宴供的花。
四月里除了日常一定会进货的百合、玫瑰、康乃馨、非洲菊、桔梗,最赶时令的花是芍药,黎婕还会备一些绣球、郁金香、洋牡丹、尤加利叶,这都是经常光顾花市的顾客常买的花材。
亮马桥花市全称“亮马桥花卉市场”,坐落在亮马河边的麦子店西街、毗邻燕莎商圈。从 1994 年开业到现在,这座市场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
按照主管方国资企业三元绿化工程公司的官方介绍,北京亮马花卉市场是国内首家室内鲜花交易市场。商户们则介绍说,这里是北京城内首个成规模的花市。
开业那年,今天被称作“北京新地标”的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等都还没开始规划。
亮马桥花市所在的东北三环比邻使领馆区,也算是在北京当时最热的商圈。金融街、崇文门商圈还没建成,今天三环线上更繁华的国贸,那会儿连二期都还没有动工,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大北窑。
亮马花卉市场地图示意
在随后的数年中,随着北京一环一环变大,亮马桥花市从批发市场变成了个人和公司直接消费的地方,逐渐形成了有三个交易厅的综合市场:一层是鲜花厅和绿植厅,二层则是家居装饰厅,地下一层则辟作两半,一半是爱尔兰酒吧,另一半则租给商户作为仓库。
到花市闭市之前,有些商户入驻不到三年,也有些已经经营了二十余年,还有些商户本是老商户的店员,在店主离开的时候接下店面继续经营。
新东京在亮马桥花市开了九年。
爱尔兰酒吧则是 16 年前的 5 月开业——赶在日韩世界杯开赛之前。从 2002 年起,店长 Bob 在花市的地下一层看了四届世界杯。“今年的世界杯太可惜了,错过了。”他今年不能再和店内的熟客们一起看球了。
爱尔兰酒吧的酒柜,贴满了顾客留作纪念的钱币
20 多年,人换了不少、卖的东西没什么变化小谷花艺是亮马桥花市正门走进去第一家鲜花档口。他们搬到亮马桥花市不到三年,算是在市场里待的时间比较短的。
市场关闭前的几天里,小谷夫妻俩并没有像之前设想的那样休息几天。每天都有老客户下订单,虽然市场里没有散客进出,小谷还是进货、插花、送花,到晚上才有时间打包。
每天早上九点,夫妻俩就已经从五环外的鲜花批发市场进完货,准备开市。一边接待走进花市零买的顾客,一边准备微信上客户发来的花艺订单,是两人日常经营的常态。
小谷花艺和外卖平台上一家经营鲜花蛋糕的店铺合作,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下单,店铺再向小谷订货,做好花束,小谷就直接用***叫闪送来配送。
“今天早上我还去上了货,就怕他们要的花我没有,结果向日葵还是不够用了。”小谷说。即使是最后一天,他们也照常去进了货。“七点钟一定要往回赶,不然在路上肯定要堵一个多小时。”
像小谷这样和外卖上的店铺合作的,整个市场里都没有几家。鲜花厅和绿植厅的大多数商户都有长期维系的大客户,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家家都有的移动支付二维码和墙上的个人***二维码。
玻璃超市,付蓉蓉盘下店铺之后没做什么改动
付蓉蓉的玻璃制品超市店面紧挨着二楼楼梯口,隔壁则是徐珺的店面。来到花市的时间比徐珺晚两年,原先的老店店主不干了,付蓉蓉盘下来,没做什么改动一直到了现在。“算上原来的,这个店开了有二十多年。”她说。
像这一层的其他店铺一样,这家玻璃超市的店招是用中英文双语写的。店内的货架上贴着用 A4 纸打印的大字:“拆迁甩货”和“On sale”。
市场里用英文写的甩卖告示随处可见
同样没有什么变化的还有开了十六年的爱尔兰酒吧。“我们这么多年,从价位、服务到提供的饮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Bob 回忆说自己还是北京第一个有健力士(Guinness)生啤的酒吧,今天店里也没“消费升级”到精酿。他一边给手上的生啤做出四叶草图样的拉花,一边说:“这个拉花,也是一模一样的。”
在付蓉蓉的玻璃制品超市对面,是李阳涛的骨瓷超市,这家五十平米的店铺,主要卖骨瓷餐具,此外还有一些茶具和杂货。
他本来在这家铺子打工,原先的老板搬到顺义做仓储物流